肉雞高標準立體養殖模式的推廣應用_水簾風機
1. 負壓通風系統 負壓通風系統是由排氣風扇將舍內的空氣排除禽舍后,是舍內空氣壓力低于舍外大氣壓力,舍內外的負壓差驅使舍外的新鮮空氣通過進氣口進入畜禽舍,達到通風換氣的目的。負壓通風系統是最常用的通風方式,尤其是較冷氣候條件下,舍內的空氣被風機排出后,舍外新鮮空氣經過屋頂進氣口進入畜禽舍頂部,然后受重力作用下行至飼養面。
機械通風系統中氣流運動的驅動力來自于風機,整個系統由進氣口(或出風口)、風機和控制裝置組成。按照機械通風系統的驅動原理不同可將其分為負壓通風系統、正壓通風系統和等壓通風系統三大類。
2. 正壓通風系統 正壓通風系統是由風機將舍外的空氣送進畜禽舍內,與舍內空氣混合,稀釋舍內空氣內的污染物濃度,此時舍內空氣壓力稍高于舍外大氣壓,舍內外的氣壓差驅使舍內空氣通過出氣口排出舍外,實現通風換氣。該系統中新鮮空氣通過獨立進氣口或與畜禽舍縱軸等長的送風管道送入舍內,正壓通風系統交換的氣體通過畜禽舍外圍結構的所有開口包括敞開的門、窗和其他的開口排出舍外。由于該通風系統中風機的部分噪音在舍內被吸收,整個系統的噪音較負壓通風系統小。
在規;B殖場,動物被高密度限制養殖,生產管理和動物大部分時間的活動均在舍內進行。在實際生產中,日常管理和動物的活動都會影響舍內環境狀況。在舍飼環境條件下,環境對動物生產的制約性很大,舍內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動物的生產性能,甚至影響到飼養和管理人員的健康。
通風是畜禽舍內環境質量的重要保障措施。畜禽舍通風系統的合理設計不僅能及時將舍內的污濁空氣排除,同時補充以足夠的新鮮空氣,而且在夏季能起到一定的降溫作用。通風系統是現代規模化養殖實現高效生產所必不可少的,如果畜禽舍通風系統的設計不合理,不僅會造成投資和能源浪費,而且影響畜禽的養殖生產。畜禽舍通風的相關內容,包括通風系統類型、通風系統的設計原理、通風量設計、進氣口設計、通風機選擇和通風系統控制。通風系統的類型主要包括自然通風系統和機械通風系統。下面主要介紹機械通風系統的幾種類型:
3. 等壓通風系統 等壓通風系統同時使用正壓風機和負壓風機,正壓風機將舍外的新鮮空氣通過送風管道引入室內,使舍內空氣壓力稍微增加,屋頂風機;負壓風機將舍內的污濁空氣排除后,使舍內空氣壓力稍微減少。等壓通風系統中正壓風機和負壓風機同時運行,舍內空氣壓力基本保持不變,可減少甚至避免門、窗等關閉不嚴引起漏氣而影響通風效果。
1核心優勢
1.1節約化:能夠充分利用立體空間,節約土地、人工、能耗(水、電、煤)。
1.2標準化:全自動化飼養設備,科學的飼養管理流程;環境舒適、料位充足、水位合理、密度適宜,優越的生長環境使肉雞成活率提高,發病率降低,殘次率降低。
1.3規;好總農場的飼養量在20~40萬羽,飼養密度是每立方米6只。每棟舍飼養4萬羽,每立體單層單欄飼養15只左右。分欄管理飼料報酬提高,均勻度更好,還能及時發現病弱殘雞,便于及時淘汰,明顯降低了雞群的發病率。
1.4環保安全:自動輸送帶清糞系統使雞糞不落地,提高了價值鏈的價值,可方便利用糞便做其他動物的餌料。同時,清理雞糞及時,遠離了發酵,杜絕了氨味。
節約化和規;l展符合中國“人多地少”的國情,標準化生產是環保的一項措施,食品安全是企業的基本標準要求,也是行業的社會責任。
2設備簡介
每棟3層5列,210組。舍內飼養密度6只/立方米。
2.1立體設備:單層高42厘米,一組橫寬1.6米,縱長2米,立體三層。
2.2自動喂料系統:15噸料塔,5組行車,料槽6條,每小格19個采食孔,供15只左右的雞只自由采食。
2.3飲水系統:水井一口,無塔供水一臺套,過濾器、調壓器每層一套,每列水線6條,每組24個乳頭(8只/個)。
2.4自動通風系統:縱向風機、屋頂風機、通風小窗、導流板。
2.5自動清糞系統:3條/列,縱向、橫向、提升輸送。
2.6自動降溫系統:水簾、循環泵、導流板。
2.7自動供曖系統:兩臺鍋爐,一用一備。
2.8自動清洗系統:高壓泵兩臺、高壓輸送管、快速接頭8個、變頻器一臺。
2.9供電照明系統:調節燈210個/棟,發電機兩臺,一用一備。
3主要特點
3.1采用三層立體設備養殖通風降溫,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環境控制設備及清糞設備,實現了全程規模化飼養肉雞。
3.2設備底部的金屬網或聚乙烯白色中孔塑料網,使肉雞站著更舒適。
3.3環境控制設備中充分利用機械設備,采用縱向通風系統、自動供熱系統、自動清糞系統(傳送帶式清糞機)、水簾降溫、噴霧消毒等自動化設備。飼養環節中配備自動喂料系統和自動飲水系統。
3.4雞舍的建筑設計上采用墻體保溫、地面保溫、屋頂保溫結構,盡量減少外部環境對雞舍環境的影響。墻體安裝通風小窗、導流板、風機、水簾、供暖系統、溫控設施,確保內環境符合雞只正常生理發育特點,可發揮雞只最佳生長性能。
4推廣應用與成效
4.1推廣應用情況
商品肉雞立體養殖模式自2011年3月份正式推廣應用以來,全省累計發展商品肉雞三層立體養殖的養殖戶200余戶,涉及呂梁、長治、晉城、運城、臨汾、晉中、陽泉、忻州、太原等市區內,高標準立體養殖肉雞存欄規模達到600萬只。預計2014年持續推動900萬只高標準肉雞層疊式立體養殖,未來3~5年基本實現70%的高標準立體養殖模式的肉雞飼養。
4.2取得的顯著成效
通過已出欄肉雞的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核算中可以看到,商品肉雞立體養殖可以獲得好的經濟效益,較網上平養具有明顯的經濟優勢,具體集中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
4.2.1人工費用比較
網上平養兩人可飼養7500多只雞,按每年出欄5.5批,每年工資按2萬元計算,平養每只雞需要人工費40000÷(7500*6.0)=0.89元;立體養殖兩人可飼養30000多只雞,每只雞需要人工費用40000÷(30000*6.0) =0.22元。立體養殖比平養每只雞可節省人工費用:0.89-0.22=0.67元。
4.2.2 防疫費用比較
立體養殖雞舍的雞糞可以隨時清理,雞舍內環境好,氨氣濃度低,減少了呼吸道疾病的發生,且交叉污染少、易防疫、防漏免,省藥費,成活率高。立體養殖每只雞需防疫費約0.3~0.5元;平養每只雞防疫費約0.6~0.9元。立體養殖比平養每只雞可節省防疫費用0.3~0.5元。
4.2.3冬季取暖費比較
三層立體養殖充分利用地面水供熱和雞只自身散熱,雞舍內熱效率高,熱損耗低,溫度、濕度易控制,溫度更穩定。冬季三層立體養殖每只雞需要取暖費0.4元,平養每只雞需要取暖費0.9元,三層立體養殖比平養每只雞可節省取暖費用0.9-0.4=0.5元。
4.2.4料肉比比較
因每個立體位飼養數量少,合理的安排了雞只的活動空間,使體能消耗減少,且水位、料位充足,保證了雞只吃料、飲水均勻,提高了出欄的均勻度。飼料拋灑少,料肉比可降低0.05~0.1,每只雞可節省飼料成本0.4~0.9元。
4.2.5雞糞便于清理
由于立體養殖雞舍雞糞相對干燥,可采用微生物技術加工,有利于雞糞利用價值的發揮,既提高了養殖戶經濟效益,解決了糞便污染問題,同時還解決了生物安全問題。
5管理經驗分享
5.1進雞準備期
在中層育雛,墊網在熏蒸消毒前鋪好,中層水線降至一格的最低,約9厘米,調壓閥的水位調整到8~10厘米,減壓器與水線保持平行;
上層和下層的水線調到三格,乳頭距離立體欄底高度約16厘米,為七日齡分群做準備;
上下層擋板調整到距離最高位置,約3~4厘米;
出欄后把糞帶鏈條放松,進雞后再把糞帶鏈條稍緊固;
檢查風機故障報警和停電報警裝置。通風小窗的密閉性及開啟大小能否統一調節;
系統檢查是肉雞飼養的重要控制環節,溫度、飼料、飲水、通風、光照控制等設備都需要檢查調試;
鋪墊網,在熏蒸前把墊網鋪好,做到平整不凸起,如前面卷起造成雛雞無法伸出頭采食,中間不平則影響撒料;
上雞前一周試行鍋爐能否正常運行。在進雞前3~5天試溫,室溫升至33℃~34℃,排除舍內熏蒸消毒殘留的氣味;
發電系統做到每周檢查一次,能否正常運行;
做好滅鼠工作,保護好墻體結構。
5.2飼養管理期
1日齡水位和料位:溫度、濕度要保證做到隨季而變,隨雞而變,看雛施溫。注意上下層勿打料,防止飼料霉變。
2日齡調高和撤紙:微調起調節板,撤墊紙看墊紙濕的程度,做到不污染食槽飼料。因高溫高濕,如墊紙不及時撤出,會增加腸炎及球蟲病的發生率。
3日齡勻料和調節:從3日齡起隔日修正上調水線高度,每日上調調節板。由于料位的下降,又無法及時打料,需要及時前后勻料,保證供應充足的水和料。
7日齡分群和免疫:免疫分群同時進行,節省勞動力,實踐證明早分群可降低立體欄底卡腿的現象。做好免疫準備工作,油苗注射前注意預溫,凍干苗保證在短時間內滴完。分群時上下層的數量要相同,弱殘雛淘汰,偏弱小雛保留在中層。
肉仔雞有“七天定終身”的說法,可見前一周的重要性。一周內的管理是決定整個飼養周期成敗的關鍵點。特別是水位、料位、溫度、濕度等日常工作,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一周內的通風換氣可根據室內外溫度、濕度情況對通風小窗和風機開停時間做出調整。調整時必須綜合考慮,如:開停時間,進風口大小和多少,雞舍通風負壓,導流板風向等,根據不同季節,不同氣候,不同日齡,不同天氣等需做出不同的調整,水簾風機。
8日齡均勻只數:均勻上、中、下欄的雞只數,此項工作要準確及時,使立體欄內雞只均勻。一定保證有充足的水位、料位才能為整批雞的均勻度打好基礎。
12日齡撤墊網:撤墊網要做到不污染飼料?梢越o雞群提供良好的衛生條件。
15~17日齡1+2要過渡:1號料和2號料的過渡,提前預算好換料比例,換料之前注意清倉。
21日齡新城疫飲水免疫:免疫前要沖洗水線,飲水免疫要控水一小時,免疫時間控制在兩小時內。
23日齡上調和下調:提高水線,下調調節板。調節板放置最低以方便采食。
此階管理操作要規范,注意在雞舍內的動作,減少應激降低死淘率。如:淘汰病弱雞的同時也檢查了水和料,可減少應激次數。要勤觀察雞群的整體狀況,每周定期稱重,根據體重和周增重來決定光照時間和喂料量。開燈加光時間不晚于凌晨4點,因為凌晨是一天中溫度最低的時段,此時加光即保證了溫度,又可增加通風換氣量。
30日齡是2號料和3號料的過渡階段:要求用5天時間過渡飼料,可降低應激反應。
36日齡后是肉雞快速生長促肥階段:要準確計算每日采食量,不可增料過猛,要注意限量采食。隨著體溫調節中樞逐漸完善及需氧量的增加,要把通風放在首位。注意雞舍負壓與風機臺數,前后溫差、進風口大小、導流板風向等的調節。雞舍的中后段約70米左右的位置段空氣質量差,溫度高,要注意導流板方向和進風口大小的調節。
42日齡出欄:出欄時不要拽翅或拉腿,要輕拿輕放,雙手抱雞放入筐內。
5.3沖洗消毒期
舒適的環境是養殖成功的基礎保障,淘雞后需做出清掃沖洗計劃。如剩余廢料的處理,水簾空調,殘留的雞毛雞糞,立體式的重疊不小心會留下死角,此項工作需要的是一份責任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