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屋頂風機_節能環保產業規劃重點扶持六大領域風電并網國家標
具體而言,在節能產業方面,一是發展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包括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設備、余熱余壓利用裝備、節能監測技術和裝備,重點示范推廣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基于吸收式換熱的新型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技術等;二是發展高效節能產品,包括家用和商用電器、照明產品、建材產品和汽車等,重點研發和示范具有自主智能財產權的新型節能汽車及配套系統,重點推廣能效等級為1、2級的高效節能產品;
三是發展節能服務產業,推動節能服務公司為用能單位提供節能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等“一條龍”服務,以節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資的市場化節能服務模式。
在環保產業方面,一是發展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包括污水、垃圾處理,脫硫脫硝,高濃度有機廢水治理,土壤修復,監測設備等,重點攻克膜生物反應器、反硝化除磷、湖泊藍藻治理和污泥無害化處理技術裝備等;二是發展環保產品,包括環保材料、環保藥劑,重點研發和產業化示范膜材料、高性能防滲材料、脫硝催化劑、固廢處理固化劑和穩定劑、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替代產品等;三是發展環保服務,建立以資金融通和投入、工程設計和建設、設施運營和維護、技術咨詢和人才培訓等為主要內容的環保產業服務體系,加大污染治理設施特許經營實施力度。
在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方面,重點發展共伴生礦產資源、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汽車零部件及機電產品再制造,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餐廚廢棄物、建筑廢棄物、道路瀝青和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重點解決共性關鍵技術的示范推廣。
據有關行業協會和專家測算,截至2009年底,國內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1.71萬億元,在節能服務產業協會注冊的節能服務公司500多家,城鎮污水垃圾運營企業1000多家。預計2010-2016年,城鎮污水垃圾、煙氣脫硫脫硝設施建設投資可達6000多億元,運營服務規模將超過6000億元。
業界爭議已久的“風電并網國家標準”已經完成送審稿,年底前將報批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隨后進行發布。
相比之前國家電網的企業標準,新國標將對在建和新建的風電場和風電機組在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預測和低電壓穿越能力等方面提出更嚴格的要求。
與此同時,來自上游的風電企業和制造廠商,也將面對這份全新的“標準”考驗:如果不能達標,電網將有權不予吸納該電場的發電,而電場也無法受 《可再生能源法》全額保障行收購框架的保護。
年底完成報批
目前在風電并網方面,一直沿用的是2005年發布實施的《風電場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但該文件屬于指導性文件,對并網標準并沒有太多具體的限定內容。2009年,國家電網對此進行了修訂,形成《風電場接入電網技術規定》和《國家電網風電場接入系統設計內容深度規定》,作為企業標準執行,但并不具有強制的約束力。
不過,最后形成的“風電并網標準”是在該企業標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份是由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牽頭起草的 《大型風電場并網設計技術規范》,一份是由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牽頭起草的 《風電場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
前者屬于行業標準,將有望于年內發布。后者將代替2005年的《風電場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正式成為國家標準。據知情人士透露,新國標已經完成送審稿,年底前將報批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隨后進行發布。
與裝機的突飛猛進相比,風電的并網容量卻增速緩慢。根據工信部的數據,截至2008年底,中國風電裝機容量累計達1221萬千瓦,但實現并網發電的只有894萬千瓦,還有近三分之一的風電未實現聯網。
“目前仍有900萬千瓦機組空轉或空置。”一位不愿具名的風電業內人士稱,“風電并網的緩慢,與風電并網標準制定的不同步也有很大關系。”在該人士看來,通風降溫方案,介于風力發電的間歇性和上網調峰的不穩定,電網則始終對此心有顧慮,但具有了相關國家標準后,電網將有義務吸納所有符合條件的風電。
“嚴格”的國標
一位參與標準制訂和修訂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并網國標的送審稿與此前征求意見的初稿相比基本沒有改動,但相比之前的企業標準,國標將對在建和新建的風電場和風電機組在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預測和低電壓穿越能力等方面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
“比如在低電壓穿越方面,我們不僅保留了風電場并網點電壓跌至20%額定電壓時,風電場內的風電機組能夠保證不脫網連續運行625毫秒的規定,還要求對于總裝機容量在百萬千瓦以上風電基地內的風電場,在低電壓穿越過程中不僅要在曲線以上不脫網,還必須在電網下降過程中具有動態無功支撐能力。”上述人士表示。
此外,風電場的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和功率也都在原有國網企業標準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規定。不僅如此,還加入了風電場功率預測等新要求。
根據國標的要求,風電場必須配置風電功率預測系統,對未來48小時進行短期風電功率預測并具備對15分鐘~4小時進行超短期風電功率預測功能。
&ldquo,廠房屋頂電動排氣設備;目前西北和東北電網已經開展功率預測方面的研究并進行了相關要求,”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這些標準都是在參考當前的風電機組、風電場和國外標準的基礎上調研完成的,新標準更利于電網對風電的消納吸收,讓電網更加安全。”
國標還對風電場和風電機組提出了接入系統測試的規定,其中包括風電場有功與無功控制能力測試、電能質量測試和風電機組低電壓穿越能力測試等。
“如果風電場的技術符合該國家標準,就在《可再生能源法》全額保障行收購框架范圍之內,電網企業就有義務全額收購其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反之,電網就可以不予收購。”上述參與制訂標準的人士表示。
考驗
面對嚴格的標準,有專家提出了質疑,認為電網能夠在60萬千瓦的火電機組發生故障切機時果斷應對,相對容量較低的風電機組切機卻被嚴加限制。甚至有一些風電企業擔心,電網公司會以不符合并網技術標準為理由,拒絕讓部分已建成的風電場并網,令投資無法收回。
也有專家表示擔心,認為目前廣泛投入使用和投產的上萬臺雙饋型風機有可能因此退出風電市場,若進行改造,單機費用將高達70萬元。
對此,中電聯標準化中心副主任劉永東表示,國標主要針對新建和在建的機組及項目,不是所有風電場都要變化,已經中標和上網的不在此次標準范圍之內。
當前國內雙饋風機的80%以上份額來自華銳風電,據其副總裁陶剛表示,現在華銳生產的雙饋新機型都能通過國標測試,甚至比國標更嚴格。另一家風機設備制造廠商,金風科技的研發部并網研究室主任喬元也表示,目前金風投放市場的1.5MW主流機型風機也都能滿足新的國家標準,2.5MW及以上的機型正在進行相關測試,達到新標準也沒有問題。
但從整個生產格局來看,除個別研發能力較強的企業外,行業還普遍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風電設備投資相對過熱的問題。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日前透露稱,當前70多家風電設備制造企業中,真正具備生產能力的只有10家左右,真正形成批量生產的就3家。
“現在的新機型只要稍微進行技術研發和改進就可以實現新標準的要求,成本也不高,問題在于想不想改進。”華銳風電的技術總監陳黨慧也向本報記者表示。
劉永東也表示,新標準制訂前期制定方已對標準涉及的各方進行了相關調研,特別是針對大部分風機廠商進行了研討,目前的大部分風機都能夠達到標準,現在的問題在于一些風電企業是否愿意增加投資成本和改變現狀。“從征求意見的反饋來看,沒有太大的意見。”
鋒速達負壓風機-大北農集團巨農種豬示范基地風機設備水簾設備供應商!臺灣九龍灣負壓風機配件供應商! 主要產品豬舍通風降溫,豬棚通風降溫,豬場通風降溫,豬舍風機,養殖地溝風機,豬舍地溝風機,豬舍多少臺風機,廠房多少臺風機,車間多少臺風機,豬舍什么風機好,廠房什么風機好,車間什么風機好,多少平方水簾,多大的風機,哪個型號的風機 相關的主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