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舍降溫的“三項原則 夏季通風降溫方式和設備工程
夏季通風降溫的必要性。
我國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夏季氣溫高,且持續的時間長,黃河流域的西北、華北地區,7月份平均溫度也達28℃以上。從通風降溫需要考慮,南方地區的多數豬舍和北方地區的肥育舍大多為敞開式、半敞開式,有一部分是窗式。敞開式豬舍基本上受舍外氣候控制,夏季溫度有很長時間高于各日齡豬的適宜范圍(初生乳豬除外);因而采用人工手段為豬舍通風降溫是十分必要的。種豬的最適溫度是18-25度,夏季高溫季節,過高的溫度,影響公豬的健康和所產精子的質量.
一.母豬舍通風降溫的“三項原則
(1)氣溫原則。當室溫達到30 ℃時。啟動通風工程(空調、負壓風機、濕簾工程、通風扇)在持續高溫階段,當室溫在34℃以上時,母豬(尤其是空懷母豬、妊娠母豬和哺乳母豬)同時使用間隙滴水法通風降溫,即冷水間隙滴在母豬頭頸或鼻吻部;對育肥豬舍中大豬同樣使用滴水通風降溫方法。不得使用人工沖水或拆卸水龍頭洗澡等方法通風降溫,防止水壓和水量不足影響飲用水的供給(特殊緊急情況除外)。
(2)氣壓原則。當出現天氣悶熱、無風等惡劣氣候時。需及時啟動通風降溫設備,尤其對重胎母豬和配后3~28天的妊娠母豬。
(3)空調使用原則。公豬舍需要采取空調和濕簾協同通風通風降溫。當室溫達29℃以上時,一定要打開空調,同時加強管理,防止豬只靠近空調出風口。及時清除糞便,保持室內清潔,配合使用濕簾與風機,清除氮氣和異味。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空調顯示溫度與豬舍溫度往往不一致,需每天做好溫度記錄,務必以豬舍溫度為準。
二.夏季通風降溫方式和設備工程。
(1)通風通風降溫。
夏季加大豬舍通風量,提高空氣流動速度,可以多帶走舍內熱量,使舍溫不至過高。有窗式豬舍除依靠自然風外,必要時也可設風機,加大風量和風速。
但僅靠加大風量和風速調節舍溫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一方面因為舍外氣溫很高,熱空氣從豬舍通過,可帶走的熱量有限;另一方面,從豬的生理角度考慮,風速超過2.5米/秒。也是不允許的。實踐證明,用通風通風降溫,只有當舍外溫度比豬的適宜溫度高4~5℃時,才有效。同時研究表明,只有當舍外氣溫低于32.2℃時,通風通風降溫才有作用。
(2)蒸發通風降溫。濕墊式蒸發通風降溫裝置由蒸發冷卻濕墊和低壓大流量風機組成。使用縱向通風方式,蒸發冷卻濕墊設置在豬舍的一端山墻上,風機安裝在另一端的山墻上。由一套水循環設備使水經濕墊流過,通過風機的運轉(負壓通風)使舍外空氣經濕墊通風降溫后進入舍內,舍內熱空氣再由風機排向舍外,從而起到降低舍溫的作用。經使用效果很好。
(3)噴霧通風降溫。舍內可安裝噴霧通風降溫工程。每個豬欄裝一個噴頭,噴頭安裝高度為1.8米,經水泵加壓的水從噴頭噴出,形成霧化水,擴大了空氣的接觸面積,吸收空氣中的熱量,降低舍內溫度;同時未汽化的水滴,直接落在豬身上,吸收豬體熱量,使豬感到涼爽舒適。若不經水泵加壓,直接噴水也可以。
三.糞坑通風工程對育肥舍室內空氣質量及氨氣排放量的影響
安裝額外的糞坑通風工程能夠移走因糞尿產生的高濃度的氣體和氣味,使用空氣凈化工程以清潔糞坑排放的氣體,能夠減少家畜建筑區的總排放量,改善動物活動區域的空氣質量。本研究使用了一個試驗育肥豬舍,兩欄共30頭育肥豬。豬舍安裝了一個自動控制的負壓通風工程,以及一個糞坑通風工程。試驗共進行了2期,每期2周,試驗期間主通風工程通過電腦根據室內溫度情況來控制,糞坑通風工程占總通風量的10%左右,連續測量進氣口、排氣口、糞坑頂部和糞坑通風處的氨氣濃度。研究發現,相比于僅用屋頂通風工程,聯合使用屋頂和糞坑通風工程能顯著降低豬舍內空氣中的氨氣含量(42.6%,p<0.001)以及糞坑頂部的氨氣含量(22.3%,p<0.001)。這種新的通風工程的聯合使用稍稍增加了氨氣的總排放量,但是,因為糞坑通風工程使用了清潔裝置如bioscrubber(一種生物處理廢氣的裝置),養豬建筑區域內氨氣的排放量能降低約37.53%。而要達到這樣的清潔效果,只需要清潔總排放量的10%就可以了。得出結論是,通過使用部分糞坑通風工程和通風凈化裝置,聯合豬舍內屋頂通風裝置,能顯著改善豬舍內空氣質量和顯著降低建筑區氨氣排放量,而絲毫不影響豬的行為。
四.夏季高溫養豬場噴霧通風降溫技巧
以一幢長40米、寬13米的雙列式豬舍為例,安裝噴霧通風降溫籠頭(每欄上方一只),使噴出的水成霧狀,通風降溫效果很好。白天使用,一般每間隔半小時開啟一次,每次持續時間為20分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