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養豬“用工荒”解決之道 _水簾空調
我們在穩定員工方面,讓公司發展與個人發展結合在一起,公司賺錢的時候要想到個人,公司效益不好的時候也要讓員工保底,大家共同站在一起,讓工人有以場為家的感覺。
所有的企業都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關鍵靠人。佳和員工基本工資不高,但是如果效益好的話,平均年薪不低于5、6萬。我們企業的文化就是必須要關心員工,我們每個豬場豬舍都有網線、乒乓球、桌球等娛樂設施,我們的場就是他們的家。關愛員工、關心豬,這樣才能養好豬。
人才定位很重要
選人看重道德和技術
鄧書文:我講幾個數字,我現在的母豬存欄量是4800多頭,今年按凈產母豬來算的話,我一頭母豬平均年產27頭仔豬,我三個場平均一頭母豬活仔數是13.76頭,健仔數是12.88頭,今年上半年成活率平均是99,屋頂風機廠家.88%,降溫水簾。去年在很多同行都比較困惑的情況下,我賺了1800萬;今年虧了1個月,但我今年還是賺了1600萬。
做事是分發展階段的,人才需求也是分階段的。有能力的人肯定是胸懷大志,你這廟太小裝不下他,就沒有必要請他,用人需對號入座。
馮建民:豬場豬舍地域偏遠、氣味難聞,我們需要怎么吸引年輕人做精細的工作?
梁穩:對養豬工人,我們更多的是注重培養。每一批新來的員工,首先要過我這一關。面試時我最看重的是人品,養豬其實是一個良心工作,再聰明的人都是要踏踏實實的把基礎工作做好了,產出才能出來。新員工引進來之后,首先培訓的是繁育制度,這是有關豬場豬舍生死存亡的事情。第二,普遍原有流程基本的操作規則的培訓。第三,定崗后崗位工作的再培訓再考核,正式上崗之后才領固定的崗位工資。我們公司的工資實行“基本工資+考核”制度,基本基礎工資1800左右,年薪基本上是35000左右。
比如說我要做一個超大的企業、集團化的企業,那么,我們需求的人才是英才,是總經理;如果說我做一個萬頭母豬或者千百頭母豬的規模豬場豬舍通風降溫,則是需要專業人才,而不是英才,那只要一個場長的角色就可以了;如果做的是家庭農場,歐洲很多是兩夫婦管一個豬場豬舍,你就別折騰請什么場長、總經理,因為你不需要,這時候請自家人管理就行。
麥露:我想從需求的角度來談談,企業有需求,員工也有需求,這是兩方面的。企業的需求體現在人才的定位——你為什么要這個人。
馮建民:各行各業都面臨著用工荒,養豬企業是否也遇到了這種現象,該如何避免?
用企業文化留人
李東潤:我們選人的標準有三:第一,是否有專業的道德;第二,有沒有專業的技術;第三,財務管理。我用了很多方法挽留人才,諸如承包、先給錢等方式。對我們企業而言,能夠帶來效益就是選人用人的唯一標準,企業也愿意在這方面給予支持,問題在于員工有沒有這個能力做到。
關愛員工才能利益最大化
選人首看人品
馮建民:在新技術的推動下,用人和選人也有了新的標準。李會長作為行業領袖,在企業的選人用人上有哪些更好的建議?
本文來源:南方農村報 責任編輯:楊鵬現在40歲以下的人對豬業看都不看,他們會想他們學完這專業以后做什么,有什么好做的。實際上我們養豬的產業鏈那么大,光賣豬的電子平臺市場就不得了,如果他們學得好的話,機會多的是。這個行業要的人才,應該是多面性的,一方面需要專業行業知識,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經營能力。
□南方農村報新牧網訊 (見習記者 蔡汝嫻)在規模養豬時代,新技術的運用使豬場豬舍的人才培養與管理面臨巨大挑戰。一方面,新技術對豬場豬舍人才有了新的定義;另一方面,相對惡劣的豬場豬舍環境使豬場豬舍難以挽留人才。豬場豬舍如何留住人才?
馮建民:豬場豬舍在招聘和培訓方面是如何進行?
馮建民:社會不缺人才,但如何留住人才?
黃如渠:相信現在很多豬場豬舍都遇到豬場豬舍管理人才欠缺的問題。在我們公司,我們的做法是,通過“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留人”的企業文化來引進吸收有經驗的和剛畢業的大學生。我們從建場到現在只走掉一個管理人員,人才每年只有增無減。我們現在有3個研究生5個本科生6個大專生,比較穩定。通過這幾年的努力,我們建立了自己的企業文化,與員工建立共同的價值觀,這樣才能留住人才,水簾空調。
鋒速達負壓風機-大北農集團巨農種豬示范基地風機設備水簾設備供應商!臺灣九龍灣負壓風機配件供應商! 主要產品豬舍通風降溫,豬棚通風降溫,豬場通風降溫,豬舍風機,養殖地溝風機,豬舍地溝風機,豬舍多少臺風機,廠房多少臺風機,車間多少臺風機,豬舍什么風機好,廠房什么風機好,車間什么風機好,多少平方水簾,多大的風機,哪個型號的風機 相關的主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