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壓風機外框_中國風機出口受阻風電設備需求旺盛 中外企業逐鹿市
7月5日,英國《每日電訊報》刊文稱,外商指中國的某些規章制度偏向中國企業而壓制其外國競爭對手,圍繞歐洲風機的市場準入權爭端就是個例子。
“我還沒有看到具體的報道,但是我認為這樣指責是站不住腳的。”中國能源學會副會長周鳳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分析人士認為,此文的背景是當前歐美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而針對風機的指責,并不是讓歐盟“動怒”的真正原因。“讓他們滿腹牢騷的,應該是中國的風機出口到國外,這被認為搶占了其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
實際上,中國的風機制造商“走出去”發展并不是一個新話題,但是隨著國內風電企業梯隊向國際市場進軍,歐美企業敏銳的察覺到“狼”要來了。
而對于眾多中國企業來說,國外市場的吸引力固然巨大,但仍是一個需要“跳起來摘的桃子”。
關鍵在風機價格“他們提到的新規,可能是說工信部之前公布的風機準入標準征求意見稿。”周鳳起分析。
此前,工信部公布了《風電設備制造行業準入標準》(征求意見稿)(下稱《準入標準》),其中提到風電機組生產企業必須具備生產單機容量2.5兆瓦及以上、年產量100萬千瓦以上所需要的生產條件和全部生產配套設施。
“對小的廠家肯定是有排斥的意思,但是在我國有業務的外企生產能力都不小啊。”周鳳起告訴記者。
記者查詢了多家國外風機制造廠商的生產能力后得知,Vestas在中國市場上推出了3兆瓦的風機、GE的風機容量在1.5-3.6兆瓦、西門子早在去年也發布了3.6兆瓦的風機。西班牙Gamesa在中國生產的風機最大是2兆瓦,但其顯然也具備生產2.5兆瓦風機的能力。
而對于外企關于5年多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獲得特許或中標的控訴,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向記者表示,外企沒有中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風機報價太高,“招投標是市場行為,并不存在政府對外國投資和貿易設置壁壘的問題。”
廣東明陽風電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明陽)副首席整機技術工程師張學證實,“市場上同等千瓦的風機,中國企業的報價在4000-5000元,國外的報價這些年雖然一直有所下降,但也還在6000-7000元。”
有消息稱,諸如華銳、金風及東汽等中國風機生產企業,因國家對風能的支出而得到支持,它們的快速增長,已從全球領先的Vestas和通用電氣等公司那里搶占了市場份額。
這樣的說法在丹麥研究機構BTM Consult Aps去年發布的報告中得到印證,該報告稱,通用電氣在全球風機市場中占有第二大的份額,但其比重已從一年前的18.5%下降至12.4%。
風機出海實際上,2009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雖然超過了美國,但是相對于中國風機市場競爭的“慘烈”之勢,美國市場在裝備制造方面基本是被GE所壟斷。正因如此,許多中國企業也盯上了美國市場這塊“大肥肉”。
去年11月,沈陽能源集團、美國可再生能源集團與美國希艾羅風能集團,在美國華盛頓國家新聞中心舉行成立合資企業及風機采購協議簽字儀式,三方共同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建立600兆瓦的風場,簽約額為15億美元,中方向美方提供240部2.5兆瓦容量的風力發電機組。
據稱,這個項目的成功簽署在當時引起了美國各界的轟動,因為它是中美兩國在清潔能源領域合作的最大項目,也是中國風機機組出口的最大訂單。
然而,區區半年之后,這樣的項目面已被淹沒在中國“風機出海”的強大陣容中。
在5月底舉行的美國達拉斯風電展會上,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高調宣布美國金風開業的消息。雖然金風原定于6月22日登陸H股一事未能如愿,但武鋼日前向本報記者表示,其國際化戰略依舊,“未來3-5年,我們的海外業務要占整體業務的1/3。”
與此同時,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的華銳也宣布要與美國超導公司進一步擴大戰略合作關系,開發面向陸上和海上風電市場的大型兆瓦級風機,并計劃在2012年推向全球市場。
風電機組累計裝機我國第四、且較早實現自主知識產權風機出口和技術出口的明陽,則不滿足于此前的產品僅出口美國。“澳洲、東南亞甚至非洲都可以,只要有資源、能進展,就是我們的目標市場。”張學表示。
無一例外,聯合動力與北京北重汽輪電機有限公司(下稱北重)的相關負責人,也都向記者表示,自己所在的企業確有向國際市場進軍的計劃。
“為了讓產品滿足各國電網的不同需求,我們目前正做些適應性的研究。”秦明透露,國電旗下的聯合動力已經在海外成立了研發機構,也有一些工廠的規劃,但是具體推進還處于保密階段。
盡管Vestas和GE目前仍然把持著全球風電設備供應商的頭兩把交椅,但上述這些消息,都在昭示:風機制造業的國際競爭中,中國企業正在迎頭趕上,廠房降溫水簾。
“這實際上是未來風機走向全球、走向世界的必然趨勢。”中投顧問首席能源分析師姜謙向記者表示。他分析,金融危機后,各國都大力提倡新能源的發展,因此國外有更廣闊的市場。
“政府的鼓勵與支持也是一個原因。”姜謙介紹,2009年底,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就曾表示,未來我國要培育3-5家真正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風電設備制造企業。
此外,姜謙認為,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向國際擴展的最大動因,還是國內的價格競爭。“相對于國內市場利潤比較薄的現狀,國外市場上風機的價格更加合理。”張學向記者證實了這樣的說法。
跳起來摘桃子雖然國內眾企業躋身于跨國企業之列的心情熱切,但現階段要攻下國際市場也不是容易之事。
“目前國內風電企業唯一的優勢就是價格比較便宜,但是這樣的優勢正在被弱化。”姜謙表示,普遍認為的國外企業單位千瓦報價比國內企業高20%-30%已經是一兩年前的數據,“最近我們跟外企接觸得知,國內市場上1.5兆瓦的主流風機,外企的報價在780萬元左右,而國內的報價也要700萬元左右。”
而GE、Vestas等外企近期也有價格下調的表現,所以未來競爭會越發激烈。
國內企業的優勢在被弱化,但在克服自身弱點上卻不見明顯進展,負壓風機外框。
不同于其他產品,風電設備需要2-3年的安全運行記錄作為市場的培育期,考慮到我國廠商在國際上最受詬病的就是機組的質量問題,所以即使“走出去”了,也不一定能在短期內占據一席之地。
此外,業內人士也擔心我國企業在技術上的薄弱,成為“攔路虎”。
“不少企業依靠購買國外的圖紙、關鍵的零部件進行組裝,只要有錢就可以做,根本談不上研發或者是完整的技術體系。”姜謙介紹,
實際上,為促使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加大對產品研發的投入,《準入標準》要求,其科研經費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不少于5%。
但姜謙表示,中國的企業可能根本沒有這部分投入,或者比例極小。但是國外企業的研發投入非常大,有時候會達到8%-10%。
“國內企業用的都是國外的技術。”上述來自國外風機制造企業的人士透露,“相比于見效較慢的自主創新,國內企業都更青睞技術合作。”
“技術上的合作,一般是叫聯合設計。”秦明告訴記者,這樣雖然不是完全的自主產權,但是比單純買圖紙和許可證的廠家,還是大大的前進了一步。
可這樣的技術合作也給一些企業的國際化路途設置了障礙,“因為是技術合作,向國外發展的時候就涉及授權的問題。”北重營銷經理孫洪剛表示。
目前風電行業的下游需求較為旺盛,數據顯示,由于中國風電市場2009年并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太大影響,因此全年超過了13750兆瓦的新增規模,增長約124%。據預計,廠房屋頂電動排氣設備,全球風電裝機總量預計在未來五年增加兩倍至447百萬千瓦,且可能在十年內擴大至近1000百萬千瓦。
風電設備在發展過程中,產品持續升級的趨勢較為突出。相對于陸上風電的單機容量,海上風電將更大。當前歐洲普遍采用的是3MW-5MW機型。裝機容量的提升也意味著單機價格的提升,單機盈利能力隨之提升,意味著風電設備行業將面臨著更大的結構性機會,行業龍頭企業將分享更多份額的市場增量蛋糕。
無論是陸上風電場的建設還是海上風電的建設,都為風電設備帶來了很大的機遇,風電設備企業誰能勝出,只有看自己的本事了。
中外企業競相逐鹿風電設備
在風電產業鏈中,風電設備制造是最主要的環節,上游為設備制造提供原材料,下游利用設備發電并將電輸送給用戶。產業鏈上游包括:鋼材、有色金屬、復合材料、電子元器件等。產業鏈下游以大型國有發電企業集團和能源投資商為主。
風電設備制造商包括風電整機制造商和關鍵零部件配套企業,風電機組是風電系統中最主要的部分,成本約占風電場建設投資的70%。目前實現規;a的整機機組廠商主要有金風科技、華銳風電、東方汽輪機。在國家政策扶持下,風電機組制造明顯進步。國家對本土風機制造企業的政策扶持將會繼續,中外廠商競爭將更加激烈。
風電產業集高科技、制造業、可再生能源等優勢于一身,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隨著國家和企業加大對風電技術的引進和研發力度,未來國產設備的技術水平將逐漸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市場份額將長期保持優勢地位并有能力參與國際競爭。
在支持行業領軍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方面,可采取提供出口信貸、海外援助項目與國內優勢風電企業捆綁等方式鼓勵國產風電設備出口。
國際風機制造巨頭們也十分重視中國市場,紛紛著手布局。Vestas稱今年將在中國風機制造業投資30億元,其V60-850千瓦型風機被界定為“一款專為中國市場量身訂制的風機”。年內還將成立中國海上風電業務辦公室。2009年5月22日,Siemens風力發電葉片(上海)有限公司高調進入中國海上風電市場,投資額達5.81億元。
風電設備企業爭搶海上風電
在享受市場增長利好的同時,如何保障穩定的毛利率是風電設備商面臨的大課題。
有行業人士表示,目前風電設備的價格已經接近底線,再下滑就有可能傷害到行業的正常發展。他說,目前國內風電設備生產存在“重數量不重質量”、“低價惡性競標”等令人擔憂的問題,風電場因設備出現質量問題而影響正常運轉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因此,風電場投資商采購設備時不宜僅看價格不重質量。
除了通過擴大規模、壓縮管理成本等傳統方式來降低成本,保證毛利率增長的同時,不少風電設備商將目光投向了有高毛利預期的海上風電市場。
相比較陸上風電設備市場的激烈競爭程度,海上風電的進入門檻要更高,同時其上網電價更高,可承受較高的設備成本,因此,市場進入者有望在起初一段時期內獲得較高的毛利率。這樣的共識也導致陸上風電設備商削尖腦袋進入海上風電的“競技場”。
然而,目前看來,金風科技和華銳等行業龍頭以其實力和品牌獲準入的可能性更大。包括金風科技在內的多家設備商已經做好了迎戰“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的準備。
風電設備下游企業雖然需求旺盛,特別是海上風電盛行,但無論是進入海上風電還是大力供應風電場,這都需要企業自身產品有更高的品質,只有先在自身上下功夫,才能成為真正的勝利者。
鋒速達負壓風機-大北農集團巨農種豬示范基地風機設備水簾設備供應商!臺灣九龍灣負壓風機配件供應商! 主要產品豬舍通風降溫,豬棚通風降溫,豬場通風降溫,豬舍風機,養殖地溝風機,豬舍地溝風機,豬舍多少臺風機,廠房多少臺風機,車間多少臺風機,豬舍什么風機好,廠房什么風機好,車間什么風機好,多少平方水簾,多大的風機,哪個型號的風機 相關的主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