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供系統解決方案時,我們把透平機械技術與流程技術和關聯技術相結合”。―――陜鼓集團董事長印建安
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提供透平機械為核心的大型成套裝備制造企業。上個月陜鼓兼并重組了兩家企業,聯想等7家投資人還與陜鼓動力簽訂出資協議。種種舉措,都使人們對陜鼓下一步的發展充滿期望。
原西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西安鍋爐總廠的員工,已經戴上了嶄新的陜鼓標志。在11月26日舉行的“陜鼓重組上市,實現百億目標”項目簽約儀式上,西儀、西鍋的員工以及聯想、復星高科等7家戰略投資人都對未來充滿著希望。
通過重組兼并西儀、西鍋,陜鼓在原有透平機械成套供應和服務的基礎上,又增添了自動化儀表與裝置和鍋爐動力產業。這些都將極大地為陜鼓成為一流的大型動力裝備企業,為客戶提供更加完整的解決方案提供條件。
確實如此,陜鼓集團董事長印建安對傳統的商業模式進行了長期的思考。他認為受中國傳統“農業經濟”影響,中國制造企業在發展模式上仍然靠大量投資擴大經營規模,一旦市場發生變化,必然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面,為下一輪惡性競爭埋下伏筆。因此,應該通過資源的配置整合,進行商業運行模式的創新。
陜鼓近年來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取得了快速發展。按照為客戶提供系統問題解決方案和系統服務的發展思路,陜鼓產值從2000年的3.4億元迅速增長到今年的40億元,增長了10倍以上,利稅從4388萬元增長到6億元,增長了近14倍,呈現出效益與規模同步快速增長的良性態勢。
“目前,陜鼓仍在從出售單一產品轉變為出售系統解決方案和服務,從產品經營轉變為品牌經營的進程中”。印建安說道,“隨著冶金、石化等流程工業裝置大型化、節能化趨勢的顯現和國家實行節能減排產業政策,以及國際石油價格的急劇攀升催生新型替代能源的出現,對陜鼓這樣的大型動力裝備企業是難得的市場機遇,特別是技術的創新和集成應該是下一輪企業發展的核心,所以我們應該提前做好準備”。
為了不斷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方面的能力,陜鼓依托企業技術部、研發部、自動化部、遠程在線監測及故障診斷中心、工程成套技術部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機構,搭建了透平機械單機技術、關聯技術、系統技術的專業化科研平臺,并加大科研投入,2004年至2006年投入技術研究開發費用1.36億元,技術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提高了2.15倍。
陜鼓以企業為主體,按照市場化運作的原則,整合科技資源。與浙江大學、西安交大、中科院、陜西工業技術研究院密切合作,研發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新技術。先后有23項技術獲得國家專利,35項產品獲國家、省、市級創新大獎。
主導產品軸流壓縮機、工業流程能量回收發電設備屬高效節能環保產品,2004年、2005年這兩類產品分別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并先后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7年,陜鼓“50MW煤氣聯合循環發電CCPP裝置軸流與離心串聯式煤氣壓縮機組”又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為了體現系統集成思想,陜鼓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共用型能量回收裝置技術”、“提高高爐冶煉強度的頂壓能量回收系統(簡稱3H-TRT系統)技術”、“遠程故障診斷技術”、“煤氣透平與電動機同軸驅動的高爐鼓風機組技術”等。
傳統的能量回收發電系統是一座高爐配一套能量回收裝置。針對客戶需求,負壓風機,陜鼓提出利用兩座以上高爐各自的大型閥門系統,把煤氣導入同一透平的不同流道,驅動一臺發電機發電,稱為共用型能量回收裝置,新產品為客戶節約了大量投資成本,迅速被市場接受,目前已訂貨十余套。
“提高高爐冶煉強度的頂壓能量回收系統”是陜鼓與浙大共同開發的新一代高精度智能控制高爐頂壓的技術,它是在保持和優化原先能量回收發電功能的基礎上,通過對高爐頂壓進行高精度的智能控制,不僅可以升高高爐頂壓的設定值,增大高爐送風的質量流量,從而提高高爐冶煉強度,達到提高高爐利用系數、降低入爐焦比的功效。它的技術核心是根據TRT管網系統流體力學原理,結合高智能控制算法,確定靜葉或旁通閥的動態開度,以保證頂壓的高精度穩定。這一控制原理和方法是陜鼓自主獨創的,其控制精度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目前已經擁有多項專利技術。新技術為陜鼓走向世界鋪平了道路。韓國現代制鐵公司擬建5250立方米高爐,需要配套能量回收裝置。該公司把陜鼓先進的“提高高爐冶煉強度的頂壓能量回收系統”技術參數作為重要指標列入標書。最終,陜鼓在與日本三井、川崎、德國Z&J公司同臺競爭中,憑借技術的先進性成功中標。這是陜鼓繼成功中標巴西、印度等項目之后,在國際市場拿到的最大高爐配套能量回收裝置項目。
新技術成為陜鼓牌產品走向世界的有力助推器。能量回收發電設備出口韓國、印度、土耳其、蘇丹、巴西等國家,為國家節約外匯約14億美元。隨著該技術在世界鋼鐵行業中的進一步推廣,必將為冶金行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陜鼓與西安交通大學等合作開發的“旋轉機械遠程在線監測及故障診斷系統”,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制造業的有機結合,通過因特網對現場機組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的遠程監測,及時掌握設備運行狀況及發展趨勢。假設旋轉機械設備是有生命的,陜鼓開發這項技術的目標是:建設一流的醫院,對旋轉機械進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目前,利用該技術監測客戶機組運行狀況超過200臺(套),提供超前、準確的維修改造和備品備件需求信息,贏得了客戶信賴,為陜鼓開展服務經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陜鼓加大科技創新的結果,使企業在品牌價值和市場占有率兩方面得到雙提升。陜鼓被商務部授予“2006年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2007年,陜鼓品牌價值達到115.63億元。2007年1月至11月銷售訂貨創歷史最好水平,訂貨量達到70億,今年陜鼓的產值可望突破40億元。
堅持科學發展觀,使陜鼓走出了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發展之路。我們期待著這個快速發展的企業,不斷實現創新性的突破,早日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型動力裝備企業。 |